香港撕裂 –– 如何衡量經濟損失

自2019年6月建議修訂逃犯引渡條例以來,幾乎每個月都出現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在政治及經濟上,社會已大致分成支持政府(藍)和支持示威者(黃)兩派。某些被視為藍營的商場、餐廳、店鋪受到消費者杯葛,部份店面亦受破壞,同時間黃色經濟圈亦在支持黃營的商人和消費者之間逐漸發展起來。

企業估值中的經濟損失評估
在企業估值專業中,有個專門進行經濟損失評估的範疇。當出現自然災害、意外、毀壞、詐騙、受賄或經濟侵權等,被指造成損失的事件發生時,可對受損一方或其相關機構的經濟衝擊進行評估,評估目的各有不同,可以用於交易談判、仲裁及訴訟、清算及索償等。

經濟損失評估實踐
兩種常見的經濟損失形式分別為收益損失(在特定時間內)和資產價值損失(包括企業價值損失)。 視乎經濟損失預期持續時間,對比事件發生至評估日期間,視乎各種因素,暫時性影響通常以收益損失估算,而長期或永久性影響則較多估算價值損失。

經濟損失可按當時或事後資料作為評估基礎。按當時評估是根據事件發生時所能獲取的訊息進行估算,按事後資訊為基礎的評估會考慮事件發生之後導致的實際影響,如收益下降或資產價值下跌等。

基於當時情況的評估
常見的企業估值方法包括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通常根據評估當日能夠取得的資料進行,亦會用於損失評估。以收益法衡量在有或沒有出現損毀情況下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通過折現估算出的差額可視為預期損失。市場法考慮資產在有或沒有受損情況下,對比可比資產價格(包括股票市場倍數)差距,藉以衡量損失。置換或恢復資產至受影響前狀態的成本也會運用在成本法中。

基於事後影響的估算
計量分析可應用於基於事後資訊的經濟損失評估中。評估目標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財務表現(如資產價值或盈利)會與其同類進行比較,經過進一步分析,任何跑輸大市的財務表現或會被視為經濟損害的影響。這個方法試圖計算一定時間內,將不能透過市場因素解釋的額外收入/價值損失,視為被視為損害事件所導致的經濟損毁。而回歸分析則檢視其他相關因素和預測不同因素下帶來收益/價值的影響,從而推算出有關損害事件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因果關係
以財務報告或交易參考為目的的評估通常按照相關財務報告準則和評估準則的指引進行,但涉及糾紛案件的經濟損失評估亦應該符合法律觀點,特別是被指損害事件與其造成的經濟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事情發生後的整體經濟影響亦可能由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或不相關的因素造成。律師在法律案例參考上給予的支援也相當重要。由於這類評估報告的用途,分析結果往往會受到對方專家的嚴謹查核審閱。

結語
單一資產或企業的經濟損失可透過專業方法進行評定,但對社會的整體影響往往更加深遠持久——即使並不是致命的。

注: 本文描述經濟損失如何在評估實踐中測量。並不代表公司或作者對於香港政治或社會現狀的立場。

 

梁啟雲 (董事), CFA, CVA, FRM, MPhil
電話: (852) 2349 1698
電郵: jack@ivl.hk

 

公司新聞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